Steven Isserlis十月在港舉行的演奏會。(圖片由港大Cultural Management Office提供) |
演奏會前一天,有幸跟一頭標誌性卷髮、說話又輕又快的Isserlis作簡短訪問。(「有幸」的還包括香港樂迷。Isserlis十月的亞洲巡演本來包括首爾、香港、上海、東京等城市,但他因私人理由臨時取消了後半部行程(中國和日本),香港因而變成巡演尾站。)睡眠不足的Isserlis不如想像中健談,但總是語帶幽默,跟他寫童書的筆調一致。
這次亞洲巡演的主題是「普魯斯特和音樂」(Proust and Music)。不過Isserlis非常坦白,「我絕不是他的書迷。我恐怕要用十八個月才可能讀完他整本小說!」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《追憶似水年華》(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),無疑是「談的人多於讀的人」的不朽巨作(這部意識流經典全長七大卷),但普魯斯特跟音樂有不少淵源。除了年輕時跟委內瑞拉裔作曲家Reynaldo Hahn是同性戀人外,普魯斯特也很欣賞當時活躍於巴黎的作曲家如德彪西(Debussy)、佛瑞(Fauré)、弗朗克(Franck)等。在《追憶似水年華》裡,他虛構了音樂家Vinteuil這個人,每逢Vinteuil的小提琴奏鳴曲響起,便會勾起主角Swann不少傷感回憶。據說Vinteuil正是多個真實音樂家的「綜合體」。
這次演奏會的曲目來自Hahn、佛瑞、弗朗克等,還有從普魯斯特獲得靈感的英國當代作曲家Thomas Adès的《Lieux retrouvés》。雖然個人較喜歡Isserlis當天演繹的弗朗克《A大調奏鳴曲》,但原來演奏家自己最愛佛瑞的《D小調第一號奏鳴曲》。
「我太愛佛瑞了。跟他的《第二號奏鳴曲》不同,這是一首很難『進入』的作品,因它的音樂語言很獨特。我二十多年前曾灌錄過它,但年歲漸長後有新的領悟。此曲就像個害羞的人,你不易跟他熟稔,但他卻是有趣的。」他透露,即將第二度灌錄此曲。
佛瑞在香港未必是很熱門的音樂選擇,但法國人至今對他仍相當傾心。記得半年前訪問法國鋼琴大師Michel Dalberto,他也對佛瑞情有獨鍾。跟佛瑞相識的普魯斯特,更想過寫一本談佛瑞音樂的書。佛瑞為何如此吸引?Isserlis在他為兒童寫的作曲家故事集《Why Handel Waggled his Wig》中如此形容佛瑞:「He wasn't the type to draw attention to himself. ...He is a major musical figure, simply because he wrote some of the most angelically beautiful, pure, touching and ecstatic music that has ever been written.」
佛瑞早年就讀的Ecole Niedermeyer,重視對位法和教會音樂,對他的風格影響深遠。晚年,他在恩師聖桑的大力促使下,當上法國音樂學院院長,銳意改革學院守舊風氣,與此同時,他的耳朵卻漸聾了,高低音聽起來都是扭曲的。身份和身體的變化,令他晚年作品既富衝勁,又飽含生命的痛苦與焦慮。《D小調第一號奏鳴曲》正寫於他七十二歲耳朵已聾之時。
除了浪漫派作品,Isserlis拉的巴哈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(Six Cello Suites)也極受歡迎。我打趣問:「為何這次亞洲巡演不拉Cello Suites?年初你才剛在倫敦Wigmore Hall拉過第一、四和五號組曲呀。」沒想到有驚人答案:「我永遠不會在香港拉奏巴哈Cello Suites的。」何解?「我在時差狀態下不能拉奏它們,因為這樣我會緊張到想死!其他地方如紐約也不例外。我常在紐約演出,但絕不拉Cello Suites。」
沒有耳福,唯有聽唱片。十年前他為Hyperion灌錄的Cello Suites雙CD,使用羊腸弦線拉奏,琴音甜美,情感表達則趨近現代,澎湃激烈。Isserlis對樂譜版本頗有研究,在唱片裡收錄了第一組曲〈前奏曲〉的三個手抄本 (Magdalena版、Kellner版和Christoph Westphal版)。「我以前練習時常參考不同手稿,將它們通通錄出來,便不用傷腦筋選擇跟隨哪個版本了!」他開玩笑說。通常,他的演繹和Anna Magdalena (巴哈第二任妻子) 手抄本最接近。「不過三個版本我沒有全部拉對......後來我想,若能加上史上第一個印刷版本便更圓滿。」該版本dynamics豐富,跟手抄版對比顯著。
巴哈的六首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,作曲家本人沒留下手稿,而Magdalena手抄本又沒任何interpretation markings,演繹者因而擁有極大自由,去展現他眼中的巴哈世界,以及自身修為。這六套樂曲彷如大提琴家的「較量場」。
雖然個人始終較喜歡Pablo Casal版本( 譬如聽慣他第一組曲〈前奏曲〉較緩慢的節奏和莊嚴的味道,多少會被Isserlis的速度和輕快嚇一跳 ),但Isserlis的版本自成一個世界,穩佔江湖地位。他還說,有朝一日或許會為六套組曲拍點錄像,「我對它們有深刻體會。 (I feel it very deeply)」樂迷且拭目以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